HR:人在職場,忠于事,誠于己,信于人

2022-07-28 阅读次数: 4863

       职场如战场,没有短暂的朋侪,只有永恒的利益。

       在職場中立足,不需要夾在太多的個人感情,而要做到“忠于事、誠于己、信于人。”找准了自己的節奏,一切才能按部就班、有條不紊。

       01

       忠于事。

       在其位,謀其政。

       一個人應該饰演好他的各種“角色”,在家庭中,是爲人子女,爲人夫妇,爲人双亲,不同年齡階段,使命和任務大有不同;在職場上,是員工,也是潛在的領導。每擔任一個不同的角色,都應有與之相配合的能力、素質和業績。

       唯有忠于崗位,才能底氣滿滿地勝任崗位,創造“沒有金剛鑽,不攬瓷器活”的個人傳奇。

       當一個人開始主動想辦法,去適應崗位,去創造業績時,不管一開始如何差劲,都將是成功的一半,堅持下去,不斷修整方向,勝利的天平便會向一直努力的人傾斜。

       《論語》中講述了子張問子夏關于“何爲忠誠”的穿插。

       子張問孔子說,令尹子文幾次擔任宰相,沒有表露出高興的臉色。幾次被罷免,也沒有表現出怨恨的神色。每次免職時,他一定把自己與舊日的一切政令公務都告訴新任的宰相。這樣的人怎麽樣呢?孔子說:“夠得上忠啊!”

       人在職場,忠于事,便是立足之本。

       如同令尹子文,身在職場打拼的人,浮浮沈沈、起起落落是常態,不管成敗,始終將手頭工作做好,在交接的時候,讓任何一個後任者,都不會覺得是個“爛攤子”,這自己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。久而久之,“做事靠譜”的好口碑也就傳播開來,即使在當下不被看重,但那份耀眼的光芒是任何人都掩藏不住的。

       反之,若勝則驕,敗則餒,便很難從低谷中掙脫出來,也很難從一個主峰攀上另一個主峰。

       就像我們在线身邊,那個努力了很長一段時間卻並未获得擢升的大姐,此後,非但不再熱心地不分內分外,就連分內的工作也应付了事。雖然此前領導覺得有愧于她,但比及下次再有機會來臨時,這位大姐差劲的表現,實在難以服衆,只能再次錯過了。

       “忠于事”其實就是告訴人們,但問耕耘,莫問收獲,如此,才能始終問心無愧,坦蕩自如。

       02

       誠于己。

       《論語》中記載了“孔子入太廟,每事問”的行爲。

       孔子作爲祭奠的禮儀官員,心底對于祭奠太廟的種種儀軌早就爛熟于心,但他還是虛心地“每事問”,在別人看來,這是“不懂禮儀”的表現,但在孔子看來,這卻是“遵循禮儀”的必選動作。

       這種遵從內心的办法去做事的人,就是“誠于己”。看起來,似乎與衆人抚格不入,但卻是立足于職場的關鍵所在。

       被譽爲“經營之聖”的稻盛和夫,在入職第一份工作時,面臨的是一家即將倒閉的陶瓷廠,長期發不出工資,同事們紛紛跳槽,他也盤算著另謀高就。但家裏人得知此事後,狠狠批評了他的峭急和輕狂。由此,稻盛和夫決定沈下心來做事。爲了研發新中文产品,他在所不惜將床鋪搬到了實驗室,爭分奪秒、全神貫注地從事新品研發,終于研制出了一款適用于當時的暢銷中文产品,不僅扭虧爲盈,也奠定了一個品牌的根底。

       職場上,每個人看起來基本上上班下班,做的工作也大同小異。但多年以後,有人脫穎而出,有人還在原地踏步,根源或許就在于,有人始終聽從了內心的领导,沿著自己設定的目標笃定前行,有人卻總在隨波逐流,最後迷失了自己。

       03

       信于人。

       秦朝末年,流傳一句話:“得黃金百,不如得季布一諾。”原來,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,性情刚直,爲人俠義好助。只假如他答應過的情况,無論有多大困難,都設法辦到,受到大伙儿的贊揚。楚漢之爭時,他獻計項羽,多次挫敗劉邦。劉邦建立漢朝後,重金懸賞捉拿季布,季布因爲人正直且行俠仗義,而被人解救,不僅幸免于難,後來還成爲了漢朝大將。

       可見,一個對他人講求信義的人,其實是爲自己鋪下了一條可靠的退路。

       不經意的舉手之勞,抑或是費盡周折幫助他人達存心願,這就是“开支”的過程。情况雖有大小,但情誼不分深淺,开支的真心、辛勞和汗水,總會讓人銘記于心。哪怕有的人對此置之不理,但更多的人,會銘記這份美好,且在適宜的時機,回饋這份美好。

       這便是職場中的“投之以木桃,報之以瓊瑤。”那些相互扶持過的人,終會在此後的歲月裏,惺惺相惜,相互照應。哪怕人前表現得和周圍人一樣,但在關鍵時刻,總會相互拉一把。

       04

       結束語:

       人在職場,打拼幾十年,必須不斷與人周旋,才能擁有立足之地。

       忠于事,誠于己,信于人,做到了這幾點,再差也差不到哪裏去。

分享到